從小做家務,未來在學業、事業、跟交友方面更成功?
- DoMo 媽咪
- 2024年2月17日
- 讀畢需時 8 分鐘

Table of Contents 章節目錄
明尼蘇達大學副教授 Marty Rossman 在2002年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團隊在長達20年的期間追蹤了84個孩子,在三個時期(3-4歲、9-10歲、和15-16歲)與家長的互動方式和參與家務的程度,並在這些孩子們20歲中半時進行電話面試。他們以「是否有完成學業、開始就業、IQ、親友關係、和是否有服用毒品」作為基準,來判斷孩子們長大後的成就。
結果顯示即使排除其他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因素(教養方式、性別、家務種類、做家務的時間、和做家務時的態度跟動機),最能預料孩子長大後的成就的因素是從小(3-4歲開始)做家務。而研究裡15-16歲時開始做家務的孩子們成年後的成就較「低」,這個發現讓研究者推測「早期參與」的重要性。
雖然這份研究有一些侷限(研究對象數量少),現實中也可能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成果,但讓孩子從小做家務確實有很多優點:
🔸 鍛鍊自理能力
🔸 培養獨立性、責任感、耐挫力、韌性
🔸 增加自信心、提升歸屬感
🔸 學習團隊合作、更體貼他人
🔸 學習規劃時間與增加大腦應變力
👉 這些技能對於學業、事業、跟感情都有幫助
除了上述提到的那幾點之外
我認為讓孩子參與家務還有這些優點 ⬇️
🔸 融入大人的生活:
對小小孩來說,家務不是麻煩的雜事,而是有趣的活動。當我們讓孩子參與家務時,即便效率較低,但我們至少能邊育兒邊完成家務。
🔸 減少孩子未來排斥做家事的機率:
當我們趁孩子感興趣的時候讓他開始做家務,那等他到了對家事感到厭煩的年紀時,他比較不會排斥他已經習慣的生活模式。
🔸 更高質量的陪伴:
大部分家務需要大人放下 3C,這時我們反而更能活在當下、好好陪伴小孩。
🔸 鼓勵語言發展:
孩子常做家務時就可以預判哪個階段要做什麼,當你在跟孩子聊天時同時融合功能性詞彙(上下、裡外、更多、完成、切、擦、等等),就可以鼓勵寶寶開口說話!
🔸 減少父母要做的家務量:
家務是永遠做不完的,多一個人幫你分擔家務量=多一點休息時間
=更快樂的父母=更快樂的小孩!
但比起提過的任何理由,我最喜歡讓孩子參與家務的原因是能看著什麼都不會的孩子慢慢地進步、熟練,到能獨立完成一樣家務,再將他學到的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還記得有次我在準備午餐時,轉頭瞥見地上有可疑的白色東西。仔細查看後才發現是兒子不小心灑水後,自己不知道從哪裡找到廚房紙巾擦乾,結果忘記丟的紙巾殘渣。當時他1歲半,灑水後他並沒有找我,而是自己觀察狀況、思考要怎麼解決、去找需要的工具、並妥善地處理。我也不知道孩子這樣算不算很厲害 🤣 但我真的有被他的行為驚喜到!
到現在只要我一拿出麵粉,他也會搶著來幫忙,真的超級可愛 🥰!
不過比起孩子是否有做家務,
用什麼樣的方式引入家務也很重要。
蒙特梭利教育有提到-幫孩子挑選玩具、教材、或活動時應挑選稍微有點挑戰性,卻不會太困難的那種。這樣子小孩比較容易維持長時間的專注力-不會因為太簡單而感到無聊 😴,或太困難而受挫,很快就放棄 😫。
網路上能輕鬆找到各年齡孩子能做的家事清單,但那些可能對小孩大一點的家長比較實用。如果你有幼童的話,跟著清單做反而更麻煩,畢竟每個小小孩發展的時間線都不太一樣,而且幼童短短1-2個月內也可以成長很多。
所以在介紹家事給小小孩時,我會遵循幾個大原則 ⬇️
1️⃣ 觀察孩子現階段的發展跟興趣:
隨著孩子長大,他的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和理解(語言)能力都會逐漸熟練。當你順著孩子的發展跟興趣介紹家事,孩子上手的速度更快、也會比較享受做家事的過程。(更多的第三步再詳解)
2️⃣ 將家事拆解成小步驟:
👉 洗碗:把髒碗拿到廚房、把食物殘渣倒廚餘、用水沖洗碗、放進洗碗機、加清潔液(粉)、操作洗碗機
👉 做蛋糕:舀乾粉(麵粉)、倒液體(牛奶)、切食材(奶油)、打蛋、撒粉、攪拌、倒入模具、操作烤箱、放入烤箱
我兒子現在2歲,雖然還需要很多幫忙,但是做蛋糕的部分他除了烤箱的部分,其他的步驟他都會。這些是我們從他大1歲多開始偶爾嘗試,1歲半後比較頻繁練習。
3️⃣ 用孩子現階段的發展跟興趣配對家事:
孩子們會時不時會經歷一些 schema-通過重複性地行為或想法來學習並理解這個世界裡的一切。如果你的小孩有出現以下的 schema,可以引入相關的家事(請原諒我的爛翻譯)
Enclosure/Containing(包覆性)
❤️ 孩子喜歡:將物品從容器或空間中拿進拿出
👉 試試看:收玩具、從洗碗機拿出乾淨的碗、把衣服拿進拿出洗衣機或烘乾機、烘焙(加食材)
Transforming(改變型態)
❤️ 孩子喜歡:把食物、湯、水、顏料混在一起
👉 試試看:烘焙、做果汁、奶昔、果昔
Transporting(轉移、搬運)
❤️ 孩子喜歡:用手、推車、包包將物品從一個地點搬到另一個地點
👉 試試看:丟垃圾、拿東西、把買好的菜從車庫拿到廚房
Trajectory(拋物線)
❤️ 孩子喜歡:玩水、丟、放開、跳下
👉 試試看:倒水、洗菜(玩水)、把粘板上切好的食物丟進(不熱的)鍋子裡
當孩子出現特定行為,即使不是 schema,也可以套用到家事上喔~
假設孩子喜歡
❤️ 用湯匙攪拌剩飯 ➡️ 烘焙、拌醬
❤️ 吃完飯用手像雨刷器抹桌面 ➡️ 清潔擦拭
4️⃣ 挑選適合的時機執行:
如果你希望孩子未來能夠自主地做家事,那就得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有趣並低壓的活動。教孩子做家事是需要很多耐心的 🫠 如果你時間不夠有餘、當下沒有耐心,那還不如不要開始,這樣對大人小孩都好!另外,做家事前請尊重孩子的意願。逼他在情緒不好、專注於其他事物、或不方便的時候做不想做的家事完全沒有意義!
5️⃣ 給予規範內的自由:
孩子在嘗試新事物時最掃興的就是在旁邊一直催、干涉太多、嫌棄、撈叨的大人。我剛開始讓孩子接觸家事時真的超級無解,我以為理所當然要怎麼做,他總能發明新的方式!我們要忍住、不要干涉太多,讓孩子自己去實驗該怎麼完成一件家務。
6️⃣ 適當的彈性:
孩子會做家事不代表一定要做!孩子1-2歲時,我會邀請他做家事,他答不答應我都ok,因為我覺得規定這個年紀的小孩做家事沒有道理。不過當他滿2歲,到了開始試探界線的年紀後,我會根據狀況有不同的做法。大部分的時候我都隨意,有時候會邀請他一起做家事、有時候我自己做。假如髒亂是他故意製造的,我就會讓他獨自清理。像他吃飽飯時故意吐水出來、把衛生紙撕碎灑滿地,那麼他就需要承擔後果,清理完然後再去做他想做的事。
隨著孩子的成長,你可以再調整難易度或介紹不同的家事給他做。
在開始介紹家事之前,我有一些 TIPS 想分享給大家~
下列的產品連結有可能是聯盟行銷連結(Affiliate Links)。如果你從此連結購買的話,你不會需要支付產品價格外的費用,但我們也許能從廠商得到部分分成用來運營 DoMo 媽咪(Ready Set Solids)的網站和 Instagram 帳號。
1️⃣ 準備適合工作的環境:

👉 助手塔(亞馬遜、蝦皮):市面上有很多,請根據自己的需求挑選(可考慮:價格、安全性、有無階梯、可否折疊、體重限制)。我自己挑選的這款雖然價格稍微高一點,但是它可以摺疊、可耐重57kg(可以塞兩個小孩)、可調整高度、腳有做防傾倒的細節、側邊還有護欄跟網子。

👉 防濺墊(亞馬遜):鋪在地上預防慘案
👉 乾淨的抹布跟一盆水:方便需要時清理
2️⃣ 準備大小合適的工具:
👉 工作前保護衣物:


👉 打掃用具:

👉 廚房用具:
3️⃣ SHOW(Slow Hands Omit Words):
👉 幼童很難同時關注我們的言語跟手部。剛介紹家務時盡量少說話、慢慢做的方式,讓孩子有直面觀察學習。
4️⃣ 盡量不要過多干涉:
👉 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內盡情地探索跟體驗。孩子剛開始會很沒效率、製造很多髒亂,對於有做不完的待辦清單的大人來說很難不煩躁(畢竟一件事情花好幾倍時間做、弄髒是我們要花時間清,真的不容易),但是孩子也需要時間學習!
試問你剛學一個新技能說有人在你旁邊一直唸,你還會想繼續學下去嗎?請相信孩子會變得
越來越熟練,有一天會從幫倒忙 ➡️ 幫上忙。
👉 干涉的定義:說太多話(會打斷注意力)、一直唸(負面)、大人等不及就替孩子動手、一直催、無時無刻清理孩子的手跟環境。
5️⃣ 讓家務變得有趣:
👉 一起做家務本來就是高質量的親子時間。如果有精神的話,可以搭配下列的技巧提升孩子做家務的興趣、順便鍛鍊語言能力。
💬 用 Parentese(父母語)說話:
語調較高、速度較慢、誇大說話
💬 用簡單大量的重複累積詞彙:
小孩剛學說話時,你在教他特定單詞時請避免冗長的句子,不然你講著講著他就跟不上了。可以試試看:還要-牛奶、切-好了、洗-菜。
💬 多樣性的聲音刺激:
擬聲詞(哇、咚、滴、咕嘟、哐、uh-oh)很容易抓住小孩的注意力,他們會很喜歡模仿。
💬 給孩子足夠的反應時間:
說一句話時請給孩子至少7秒反應。如果孩子沒說話也沒關係,大人自己說就好,等孩子準備好時他會自己開始模仿、理解、主動說詞彙。
💬 孩子口誤時請回應正確的說法:
這樣久而久之孩子才能學會正確詞彙跟發音(如:Wawa ➡️ water、水(梨)➡️ 水梨)
我們不需要花大錢帶小孩看風景、體驗活動、買玩具才能享受高質量的親子時光。只要家長足夠耐心,讓孩子參與家務也可以成為孩子童年美好的回憶,並在不知不覺中鍛鍊生活中需要的技能和特質,為孩子的未來打下穩固的基礎。
內文參考的研究:
Rossman, M. (2002). Involving children in household tasks: Is it worth the effor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ublication.
White, E. M., et al., (2019). Associations between household chores and childhood self-competency.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40(3),176-182 doi: 10.1097/DBP.0000000000000637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