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後,突然全世界對你的育兒方式很有意見!
- DoMo 媽咪
- 2024年1月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1月7日

過年過節對新手爸媽來說是個壓力很大的時期。跟親朋好友相聚時除了要調整寶寶的日程和帶一大堆嬰幼用品之外,還得承受周遭的人不請自來的「關心」。
育兒這種事情不像工作一樣有績效考核,即使我們再努力,偶爾還是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更別提我們處在長期身心疲倦的狀態下,聽到別人評論你的育兒方式或給你一些「好心的建議」,難免會覺得敏感、沮喪、憤怒、愧疚、和委屈。
「我們無法預料別人會說什麼話,但我們可以決定怎麼消化和回應他們的評論。」雖然這句話可有點肉麻,但如果你不想要讓別人雲淡風輕的一句話就毀掉整天的情緒,你得學著掌控自己的情緒。
我對於別人毫無事實根據的建議不會太上心,也不覺得有必要去解釋什麼,否則可能會延長話題。簡單的一句-
👉 謝謝你的建議,不過任何育兒方式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家庭。
👉 我們(父母)跟小孩對此都沒有問題,這是最適合我們家庭的方式。
-可以在禮貌回應的同時,明確地表達你的意思。
但重要的親朋好友說的話很難不影響我的心情,而且為了尊重對方我也應當要給予回應。這種情況就比較考驗情緒管理,一個不妥當的回答都有可能惡化關係。我是在成為媽媽後才開始對自己的個性、情緒、和缺點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為了給孩子做榜樣、也為了讓自己過得很快樂灑脫,我慢慢地在改善自己的缺點。
以我親身經歷的一個例子來展開說明 ⬇️
有位長輩跟我說:「小孩不可以看電視,(兒子名字)現在還沒說很多話就是因為看電視。」其實我當下馬上開啟了防備心,語氣不是很好地回「偶爾看看沒關係」。不過生了小孩,在反覆地跟老公吵架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防備心總是成為解決紛爭的阻礙,到最後吵得更久更嚴重,反而讓我更累。
💡 所以假設這個狀況重新發生,現在的我聽到這句話後會有這樣的思考過程:
1️⃣ 標出自己感受到的情緒並思考背後的原因:
🔸 生氣:我顧小孩好幾個小時了,好不容易坐下來想安靜吃一頓飯。小孩還沒準備好跟其他家人單獨相處,一直吵著要媽媽。我提出看電視只是想讓他分心、讓長輩輕鬆一些,結果對方不接受,還評論我的育兒方式。
🔸 委屈:我給小孩看電視是因為我沒有外援,偶爾也需要喘一口氣。
🔸 羞愧:長輩說的話讓我覺得自己身為母親做得不夠好。
2️⃣ 接受、認可、和允許情緒:如果我想要掌控自己的情緒,無視或壓抑它是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的。
🔸 生氣:我覺得沒有人站在我這邊,別人都不理解我。
🔸 委屈:我每天忙著照顧小孩,有外援時我也想休息一下。
🔸 羞愧:我想當一位好媽媽,我的內心深處也渴望被別人認可,所以才會這麼在乎他們的看法。
👉 我接受我有情緒的事實、認可我的情緒有合理的根源、並允許它們的存在。
3️⃣ 做一些能讓我冷靜下來的事情:深呼吸、假裝在捏壓力球、和告訴自己「雖然我現在情緒很激動,但我的身體很安全」。當我的情緒消散後我才能理智的思考。
4️⃣ 分析我在情緒化時的想法是否有不合理的部分:長輩從未說過我作為母親有失格的地方,而他指出小孩看電視可能影響語言發展也不是沒有道理。我覺得我在體貼長輩卻不被領情,把他看成我的對立方並不合理-這是我在情緒化時自己編造的一個故事。
5️⃣ 思考對方言行背後最友善的動機是什麼,才能撇開自己先入為主的偏見:長輩也希望兒子能早點開口說話,所以想給我建議。即便我現在情緒不佳,但我無法否認長輩的出發點是好的、建議也合理,所以我必須收起我的防備心。
6️⃣ 回應對方:「我現在很累,想要專心地吃飯。我會建議看電視是因為這是我能想到,最容易分散兒子注意力的方式。但你說得有道理,那你覺得現在該怎麼做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呢?」(把問題丟回給長輩 🤣)
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能,不論是在職場、家庭、育兒、朋友、和日常都能用到。即使你身上發生再不公平的事情,你的情緒再激動,只有你才有辦法讓自己擺脫負面情緒。學會情緒管理的你除了能大大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還能把這個技能傳給孩子。比起送孩子千百個他喜歡的禮物,這會是你能給孩子最有意義的禮物之一。
✨ 如果你喜歡這類內容的話
請按讚 ❤️、收藏 🏷️、分享 ✈️
有什麼問題的話歡迎留言或私訊 💬
想瞭解更多關於 BLW 跟育兒的內容的話
請持續追蹤我的平台!❤️
Comments